12/01/2017

關於"Crisis on Earth X"裡出現的粉紅三角標誌

這兩天在網上看大家對於CW超英劇四劇連動的觀看感想, 意外發現有好幾個queer youtuber對於劇情中出現納粹粉紅三角形完全沒反應, 這實在是令人不安, 雖然我知道歷史課不一定會教到那麼仔細, 但這段歷史對於同志/歐美同運來說超級重要的啊!!

粉紅三角形的意義黑色三角形的意義納粹迫害/屠殺同志的歷史


另外這次在劇中除了出現四位queer角色之外(Sara, Alex, Captain Cold, the Ray), 主角群中也有四位queer演員喔~ 分別是飾演Captain Cold的Wentworth Miller, 飾演Ray的Russell Tovey, 飾演Martin Stein的Victor Garber, 以及飾演Vixen的Maisie Richardson-Sellers (Maisie和女友兩人一直在網上放閃好可愛!!!!) 一字排開真是越看越令人超大心!! 💕

21 則留言:

Scientia 提到...

飾演Dr. Martin Stein(火風暴老灰)的Victor Garber也是同志喔~

話說綠箭&傳奇這兩家同志演員還真不少,之前飾演反派梅林的John Barrowman也是公開男同志。CW超英劇似乎是個對同志演員還滿友善的工作環境。

LT 提到...

啊 對厚!! 我忘了Victor Garber(立刻補上)
CW超英劇男同志演員還真的好幾個, 但女生還是少得可憐, 除了Maisie之外, 我只知道還有飾演Vasquez探員的Briana Venskus (http://www.imdb.com/name/nm2633241/)

O 提到...

Maisie和180線歌手女友IG也是閃到不行XD
點開看維基,竟然是牛津大學畢業!!!又正又聰明真的是天菜!!!!>////<

O 提到...

其實關於納粹議題,Kara X的造型一直都粉絲被說很帥氣,比原版SG帥很多(無誤)
可是戴了納粹臂章,會一直提醒自己那個臂章是真實在歷史上發生嚴重的迫害,代表人性極度的惡,就收起了花癡的心。
原來不只台灣沒有感受,世界的LGBTQ+新生代,對納粹也沒有多大的感受,是不是只有德國人才真的會很小心? 還是說LGBTQ+被迫害的歷史也不若我們所想的被重視?
是說前幾天加拿大總理特地在社群媒體上正式發表了對LGBTQ+族群的道歉聲明,這也是我目前聽過唯一國家代表人針對同志族群被迫害的歷史發表官方的致歉。

LT 提到...

她們兩個真的超可愛!!!! Maisie高材生啊 :P

LT 提到...

我一看到納粹圖騰, 不管是誰都花癡不起來.
幸好她們沒弄出X地球邪惡版的Sara或Alex, 不然會崩潰

推特上好像不少國外網友都說LGBT+被迫害的這段歷史他們也是從學校畢業之後才知道的. 所以除非那個地區的教育很重視這個議題, 否則真的會無感(因為不知道啊) 這種時候流行文化/網路就扮演重要的角色, 畢竟有契機才會去查相關資訊啊, 比如這次就有不少人是因為看到youtuber談論粉紅三角形, 所以發現這段歷史的.

Scientia 提到...

Maisie居然是念考古學&人類學,滿多英國演員在名校念戲劇表演或是文學,文學通常會唸到莎劇嘛~ 讓我第一時間聯到到這兩個科系,結果居然是考古人類學XD Katie也是高材生,愛爾蘭第一學府都柏林大學歷史系,而且聽說Katie高中時是唸資優班的~

LT 提到...

ㄟ! CW快點弄個小跨劇讓Katie去和Maisie聊天啊~~ 感覺她們應該聊得很來

O 提到...

腦中出現兩位美女nerd聊一些凡人不理解的內容XDDDDDD
好有趣~~~~~

C 提到...

好像滿多外國年輕人真的是不知道.或是後來才知道~~像基本的納粹黨徽跟佛教萬字(古印度梵文)就有很多人分不清楚~~另一方面好像是德國人比較會注意這方面的議題...

好吧~大家別不開心了.推一部日本百合短劇給大家笑笑~這是由漫畫改編的叫"兩個人的獨角戲"~~有百合.妄想.癡漢的內容在裡面.滿好看(爆笑)的.目前短劇共6集.一集約20分鐘.線上都搜得到.B站都是剪輯.會看得很亂.所以看一般線上的就好了~~

B.L. 提到...

"世界的 LGBTQ+ 新生代,對納粹也沒有多大的感受" --> ( X )
"美國 ( 加拿大我不清楚 ) 的 LGBTQ+ 新生代,對納粹也沒有多大的感受" --> ( O )

其實歐洲 ( 中西北歐, 東歐除非猶太人多的國家比如捷克波蘭不然可能也沒有 ) 的年輕人對這方面還是蠻有 sense 的 ( 除非本身就已偏差認同極右價值觀 ), 畢竟有關這方面的議題歐洲的教育真的做的比較好.

另外同樣歐洲, 歐陸地區又比英倫地區再更有 sense 一點, 畢竟當初戰線沒有真的擴展到英國本土, 感受的痛不一樣.

LT 提到...

其實這次我大概看了8個左右Queer youtuber的反應, 確切提出粉紅三角意義的有2個人(都是老美) 其他沒反應的有3個聽口音大概是歐洲語系或南美國家, 1個澳洲人, 2個美國人. 所以真的要說的話, 除了地區, 年紀也可能有很大關係, 因為那兩位知道的年紀都比較大

C, "兩個人的獨角戲"根本是搞笑劇啊!!!!

O 提到...

推年紀。台灣的白色恐怖其實也是老一輩比較有感覺......

O 提到...

但除此之外,我想還是國家教育願不願意把這樣的黑暗史實拿出來供大家檢討反省。不然就像我們和中國一樣,很多資料都看不到,課本也一筆帶過,只有一些徒有其表的紀念日和碑位而已。
其實我要說的是單指猶太人屠殺同志族群這件史實,有像猶太人被迫害這樣來得眾所皆知嗎? 我知道德國這部分的轉型正義做得很徹底,但針對LGBTQ+被迫害的歷史全世界有哪個國家領導者也將其當成一件種族屠殺來認真對待?
不過我想這還是跟人權進展有關,畢竟現在不太會有人說"我反對猶太人存在",現在依然有許多國家用法律迫害同志族群。不過有哪個已經通過同志婚姻法案的國家正式以官方身分向過去被迫害的LGBTQ+族群道歉?

B.L. 提到...

英國有, 其他國家 ( 針對 LGBT 的 ) 我要再去查一下.

然後 ( 中西北 ) 歐洲國家對這件事不會是黑歷史對待啦! 可能沒有猶太迫害那麼重視, 但也都有會講, 因為教育方式的關係, 不會有很多 "看不到, 被消失" 的情形.

B.L. 提到...

查到德國政府也有, 2002 年即公開道歉了.

LT 提到...

我是覺得納粹迫害同志的歷史沒有納粹迫害猶太人那麼眾所皆知, 因為這真的和同志人權/同志能見度有關.
這大概就類似女性人物在歷史上的占比極少一樣. 不是沒有, 而是被忽略/不提/刻意抹掉

B.L. 提到...

剛剛查到紐西蘭政府也有正式道歉過喔!這個議題很有趣,引起了我的興趣。XD

O 提到...

感謝B.L.的補充~~~~真的願意做這件事的國家太少= =
除去英法西德和荷比盧,歐洲國家也不見得都這麼開明吧? 我記得義大利雖然允許民事結合,卻一樣很保守,走在路上會被騷擾、毆打的那種。(網友戲稱根本歐洲的中國XD)
東歐國家(偏俄羅斯陣線、曾有共產統治領域)很多也沒有法律保障同志權利。
看過一些同志YouTuber在各地旅遊的感想,查了一些資料後,發覺世界對LGBTQ+的權益根本沒有我們想的進步得多......我好悲觀XDDD 不過同志族群被重視也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亞洲步伐比較快的台灣也只是近五年,其他地區根本連在電視劇上出現都會被審查刪減。
我這串歪好大,L大不要介意阿XDDD

B.L. 提到...

妳忘了人權領先全球的北歐. :P
然後我文章中有說啦~ 中西北歐, 並沒有列入東, 南歐.

這件事我覺得是要分開來談, "社會風氣" v.s." 政府態度 / 法令制定"

論社會風氣, 義大利的確是風氣比較保守, 因宗教與歷史的關係, 在這裡就不細談了.
東歐俄羅斯直接略過.

但論法律
南歐許多國家對同志的白底黑字法律保障例如 "反歧視法", "民事結合" ( 但不包括跨性別, 這又要另外分開來談 ) 其實是領先 ( 以風氣來說可能更為開放的 ) 台灣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歐洲LGBT權益
( 這裡有歐盟各國對 LGBTQ 法律標準的列表 )

我是覺得社會風氣是一回事, 政府有無心要立法保障是另一回事啦. :P
台灣目前就是風氣開放但政府無心的最佳代表啊 ( 攤手 ).

再來談到走在路上被羞辱暴力相向, 即使是風氣相當開放的荷蘭加拿大等, 其實到現今都還是不時會有對同志羞辱暴力的行為發生:
https://globalnews.ca/news/2764551/lgbtq-people-often-victims-of-violent-hate-crimes-in-canada/
( 這篇是 2016 年加拿大的報導 )
只能說這種事沒辦法完全消失, 因為人性它就是會存在, 不管風氣再開放.

然後我覺得歐洲的中國只有俄羅斯有資格啦~ 別國都沒法跟它搶. XD

其實我在最初想說的是,
對納粹迫害 "各個族群" 的歷史教育, 中西南歐是普遍做得比美加更好, 在態度上更為警醒, 資源也更多的, 因為那是真真實實發生在他們土地上的痛.

每個國家的教育都有它的強項及非強項, 在土地環境原住民方面的教育, 加拿大與紐西蘭幾乎可說領先全球; 但在納粹歷史的教育方面, 北中南西歐目前應該是全球做的最好, 最重視的.

LT 提到...

不會介意啦 這種資訊大家知道得越多越好 :P
其實各個國家在各議題上, 對我而言都只有"相對"開明/重視, 那是比較出來的, 畢竟我們沒有人住在烏托邦裡. 因此仇恨事件還是時不時會發生, 所以教育(無論是學校體制或社會文化)才會那麼重要.
時間(歷史)/地點(區域)/態度(社會風氣)都會影響對某個議題在當地的能見度或處理方式.

"歐洲的中國只有俄羅斯" + 1000